三位柳州本地人,在“回归”的声浪里,从一线城市返乡。他们在一碗碗螺蛳粉里,在互联网世界的一次振翅中,正在创造出更多的可能。
文/宋贝贝
作为中国饮食最复杂的地方,广西的食谱,满本都写着“狂野”两个字。
从丘陵到河谷,从热带到高寒山区,八桂大地的风物塑造了广西人鲜活尽兴的口味。与各种争奇斗艳的果实打交道,广西人的胃,能装下各种酸甜苦辣咸的生猛,却也只需要一碗米粉,就能被轻易勾起乡愁。一碗螺蛳粉,便是柳州人不可或缺的饮食日常。穿城而过的柳江,给予柳州人美味的馈赠。味道鲜美的螺蛳熬制成高汤,加上气味独到的酸笋,辅之以辣椒、葱花、花生、木耳等食材,嗦一口热辣滚烫的米粉,奔劳一天的灵魂,迅速得以安放。时至今日,螺蛳粉之于柳州人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对食物的眷恋,无论在老旧的巷子,还是在繁华的街道,每隔几十米定会有一家螺蛳粉店,吸引着寻味前来的人,排起长队。爱国爱民螺蛳粉从一家家小小店面里飘出的微酸味道,业已成为柳州美食走向全国的一张名片。
▲ 一位游客在柳州吃的第12碗螺蛳粉 (图/ 毛琳)“闻臭”入局
大暑过后,隐藏在广西山林中的甜笋便会疯长,沐浴阳光破土而出,被笋农翻找出来后,经过特殊处理,变成柳州螺蛳粉中不可或缺的“灵魂”气味的来源——酸笋。酸笋的“臭”,其实是新鲜笋泡水,经过一段时间发酵后,产生的特殊气味,品质好的酸笋,色泽金黄、口感爽脆,带着沁人心脾、勾人魂魄的醋酸香气,“臭”得有分寸,闻一下便“上头”。柳州本地螺蛳粉品牌“螺满地”涉农业务副总李任的一项主要工作,便是负责酸笋等原料采购和储存管理工作,天生灵敏的嗅觉以及对酸笋制作流程熟稔于心,更是让他很好地肩负起另一个身份——“闻臭师”(又称嗅辨员)的重任,他的鼻子,能“闻”出机器不知道的事。尽管机器可以对酸笋的酸碱度做到精准的测量,能做到相关品质的把控,但是要赢得不缺选择的消费者,确保入口的食物能够带来气与味的极致享受,还是需要理性以外的感性判断,闻臭师守护的,就是这种细腻的诚意与极致的追求。
李任负责的酸笋仓库里,整齐排列着四百多个大小不一的腌制缸,他每天要做的事情,便是像中医一样,抽检几百吨酸笋,看颜色,闻气味,摸手感,判断这一批酸笋的趋势,及时处理品质不够好的笋品。身体状态不够好的时候,“泡”在仓库里,生猛的气味涌进鼻腔,会带来眩晕之感。螺蛳粉加盟不仅如此,“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长期被相似的气味熏陶,维持嗅觉的敏锐也是不小的挑战。这是一项非标的技术,哪怕在嗅觉上拥有相当的优势,李任从入行到上手,也沉淀了两年之久。
▲ 螺蛳粉第二代闻臭师李任 (图/ 覃默)这两年,也是李任的职业发展上尤为重要的两年。在加入这家企业以前,李任的职业选择,与螺蛳粉几乎毫无关联。2020年,李任创业遇冷以后,在新的职业选择上,他表现得又谨慎又迷茫。另一边,经历了2019年在电商平台的一轮起飞后,螺蛳粉跻身“网红美食”,柳州当地螺蛳粉企业的在线订单数量,在特殊时期呈现出喷涌状态。李任看到了这个机会,恰好,有人青睐他的嗅觉天赋。聘用毫无行业背景的李任,对于莫勤吉而言,并不算是一件冒险的决定。这个有着相当商业天赋的85后小伙子,从2015年开始,便早早地乘着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的东风,创办的公司也成为首批获柳州螺蛳粉地理标志使用许可的22家企业之一。想要扩充队伍的莫勤吉抛出橄榄枝,李任接住了。正宗螺蛳粉没有经验就从头开始学起,在最开始的两年里,李任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乡下,从采笋、加工到腌制,全方位地跟着农户学习,上手后又探索着指定数据评定标准,慢慢管理所有涉农业务。“在李师傅的指导下,我们拼多多店铺现在客诉率甚至比刚开店那会还低。”该公司电商运营总监邓能喆,对李任的工作有着很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