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辣、酸、爽、烫。是柳州螺蛳粉给人的第一印象。这一风味复杂的地方美食,惊奇了世界的目光,惊醒了世人的味蕾,惊艳了一座工业名城。
短短8年时间,袋装柳州螺蛳粉从零起步,2022年销售收入突破180亿元,“朋友圈”遍及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路边摊”到“工业园”再到“俏全球”,柳州螺蛳粉成功“出圈”。一碗小米粉如何摇身一变成为“网红”美食?
“真香”还是“真臭”?
自螺蛳粉一问世,围绕其独特气味的讨论从未休止。
“螺蛳粉臭还是香?”“妈妈眼中的你吃螺蛳粉”“办公室吃螺蛳粉是怎样的体验”等极具讨论性的话题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挂上热搜。
有人避之不及,就有人欲罢不能。爱恨交织中,一碗柳州螺蛳粉,将人分出了不同的阵营——有人说香、有人说臭,还有人说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这一聊,热度自然就上来了。
而柳州螺蛳粉里这股独特气味来自螺蛳粉的重要配料——酸笋。
争议越大,传播力就越强。天生自带话题属性在客观上扩大了柳州螺蛳粉的传播效应,在网友的带动下,促使了更多人去尝试。据华经产业研究院2022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主要臭味食品消费人群增速最快的为螺蛳粉,增速达93%,位列第一。
只要尝试吃了螺蛳粉,不少人最终都会“入坑”。柳州螺蛳粉之所以能做到让人“三碗上瘾”,离不开“鲜”一字。
名为螺蛳粉,是因为它的汤是用石螺、猪大骨、鸡骨架以及多种天然香料熬制。源自于螺蛳这种河鲜独特的鲜味,是柳州螺蛳粉的最大特色,其味道让人久久难忘。
在我国不同的地区,有着“一颗螺蛳三碗汤”甚至“一颗螺蛳十二碗汤”的俗语,其说法和意义不一,但都隐含着对螺蛳这种河鲜自带鲜美滋味的夸赞。
在发现古人类生活遗迹的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里,在距今2万多年前的地层中,就发现了少量的螺壳堆积,这是柳州最早的食螺遗存。这些螺蛳被敲掉了尾部,在烧熟之后,不用工具,只需吮吸就可以吸出螺肉,这与今天柳州人“嗍螺”的方法一致。
河鲜至鲜加之酸笋独特的气味,让这一碗粉有了让人食之上瘾的魔力。
成功“出圈”背后
一碗粉,红遍天下,“圈粉”无数,成功“出圈”的背后,成为人们争相探秘的产业现象、传播现象。
年轻化、女性化,是螺蛳粉主要消费群体的关键词。柳州螺蛳粉年货、电商产业的消费者规模均在500万以上,柳州螺蛳粉的消费者规模在2020至2021年间的增速超过60%,其主要消费群体呈现年轻化的特点,并以女性消费者为主。
回望螺蛳粉爆红的起点,时间来到2011年。
当时的柳州市委、市政府为把柳州螺蛳粉打造成为特色小吃品牌,进而成为柳州的美食名片,适时提出“螺蛳粉进京”计划,鼓励餐饮企业到北上广等大城市开设柳州螺蛳粉门店的方式,向全国推广柳州螺蛳粉,并通过店面展示柳州城市形象。
时也,势也。真正让螺蛳粉作为城市形象“出圈”的,是2014年底袋装柳州螺蛳粉的出现。在网络上烧起的“四把火”,柳州美食让其热度不断,焕发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第一把火是平台助力,热点不断。“网红”螺蛳粉的相关信息一直备受舆论关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宅家经济”让柳州螺蛳粉爆红网络,持续形成舆论热点。
“螺蛳粉还不发货”
“为了吃螺蛳粉有多拼”
“螺蛳粉的英文名”
“广西3万盒螺蛳粉驰援湖北”
“全国首家螺蛳粉产业学院揭牌”
“柳州螺蛳粉半年产值近50亿元”
“李子柒柳州建螺蛳粉厂”
“螺蛳粉终于对月饼下手”
30多个有关“螺蛳粉”的话题登上新浪微博热搜,这些话题仅在新浪微博的阅读量就超过50亿人次。此外,柳州螺蛳粉还获得《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主要新闻媒体经常性报道,《求是》杂志也进行了关注。柳州螺蛳粉成了沟通网上网下、大屏小屏互动、打通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两个舆论场”的舆论热点。
第二把火是百变美食,惊喜不断。螺蛳粉既是粉却不止于粉,一众老饕不断创新,不断刷新螺蛳粉给人们的印象。螺蛳鸭脚煲、螺蛳粉月饼、螺蛳粉火锅、螺蛳粉扣肉……在螺蛳粉的基础上,柳州人民主动创造,在螺蛳粉风味的基础上肆意搭配,与不同的美食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饮食需求,使得这一美食受众面越来越宽。
第三把火是“自发代言”,风潮不断。螺蛳粉的“网红”特性,不仅吸引了众多电视综艺节目自发关注,许多演艺界人士还曾在电视节目中自曝爱吃螺蛳粉,接地气的饮食习惯,与精致的明星人设形成强烈对比,一时间,明星吃螺蛳粉成为娱乐圈一股风潮。螺蛳粉的话题性持续增强,为柳州借助螺蛳粉这一特殊名片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创造了条件。
第四把火是自媒体狂刷流量,热度不断。国内外许多自媒体和直播平台借助螺蛳粉吸引粉丝。“日本大胃王”“韩国大胃王”等节目多次直播吃螺蛳粉。2017年,“日本美女大胃王直播吃8公斤螺蛳粉”曾引爆网络,给柳州螺蛳粉带来了新的一波流量。微信公众号上也经常出现关于螺蛳粉的“爆款”文章。2019年8月,在国内外都有较大粉丝群体的著名美食“网红”李子柒拍摄、发布一部名为《酸辣鲜香爽,一次上瘾螺蛳粉》的短视频,在微博、微信和各大视频平台阅读点击量达数千万人次,再次推高了柳州螺蛳粉的热度。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关注度是稀缺资源,积极将流量转换为城市发展的“活力资源”,将为城市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柳州这次积极用好螺蛳粉带来的流量,运用螺蛳粉这张“可食用的城市名片”,讲好产业故事、城市故事、发展故事,实现了借“螺”增“粉”。
2022年,袋装柳州螺蛳粉销售收入达182亿元,实现出口8300万元,“粉丝圈”遍布28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可食用的城市名片”,在持续扩大柳州的知名度的同时,向世界讲述“有味道的”中国故事。
“舌尖”带动“脚尖”,“流量”成为“留量”。今年春节以来,柳州每天都有天南海北的食客慕名赶来“打卡”。不少游客坐几个小时动车、飞机,甚至自驾一两千公里来到柳州,拖着拉杆箱排队嗍粉。“排队两小时,嗍粉五分钟”从今年春节以来成了一些“网红”螺蛳粉店的常态。
“网红粉”带火“网红城”。柳州各个“宝藏景点”也被游客挖掘了出来!柳江上一座已80多年历史的铁路桥也“被迫营业”,成了游客拍照的“背景板”;可以3元游览柳江的“水上公交”也火了,高峰期排队登船的游客排起了一两百米长的队伍。可以俯瞰城市风貌的马鞍山,人们在山脚排队经常长达上百米,人们争相上山观赏城市景观灯集体亮起的瞬间。
螺蛳粉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柳州人并不满足现状,而是继续发力。柳州提到要把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柳州螺蛳粉产业的扶持力度,全力推动柳州螺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一碗粉的“惊奇”未完待续。